垃圾屋引導居民分類投放。 西江日報記者 賴小琴 攝
自市委、市政府提出開展新一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,端州區黃崗街道堅決貫徹市、區兩級黨委、政府的決策部署,深入推進文明創建活動。同時,以文明創建為契機,按照“精準創文、全面達標”的工作思路,對黃崗市場周邊業態環境開展綜合整治。如今,文明創建成果已惠及廣大居民,取得了階段性成效。
“四化”工程扮靚街巷
“在這里住了26年,第一次見到街巷這么靚,又整潔又暢通,很舒服,希望能繼續保持下去。”近日,端州區黃崗市場附近一家商鋪的店主高興地說道。
他的這番話,也是不少居民及商戶的心里話。如今走在黃崗市場周邊的街巷內,只見路面新鋪設了瀝青,平整干凈,一改以往凹凸不平的舊貌;樓房老舊的外墻也被粉刷一新,連居民自家原來油漆脫落的鐵門、窗戶也都“穿上新衣”。此外,市場周邊還張貼有公益廣告,并布置了一整排綠植。
黃崗街道雙東南社區黨支部書記、主任官衛群介紹,這些綠植固定懸掛在此,也會張貼上提示語如“幫我澆澆水吧”等,讓居民參與種植、愛護,為美化街巷共同努力。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梁姨看著整潔的街巷和綠植就很高興。“整治之后,這里的環境變得不一樣了。我喜歡紅色的花,打算買兩盆紅花也掛在這里,這樣我家一開門就是風景。”
記者了解到,黃崗街道辦以群眾關注的生活環境為切入點,全力實施“四化”(即美化、亮化、凈化、硬化)工程。聯合城管、市場監管、公安交警等相關職能部門,嚴格對標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無死角,大力開展黃崗市場周邊業態環境綜合整治,目前已投入約80萬元。
據不完全統計,黃崗街道辦已整治商鋪招牌約120處、規范占道經營65處、建筑外立面美化超10000平方米、硬底化路面2100平方米、修補巷道破損56處、更新公益廣告38處、打造“傳承好家風”文化長廊1條等等。
垃圾屋引導居民垃圾分類
在市場路一側,一座嶄新的垃圾屋代替了原來露天擺放的垃圾桶。這個垃圾屋是雙東南社區率先建設的垃圾分類投放點,里面并排擺放了八個垃圾桶,對應不同的垃圾收集窗口,兩側的窗口分別標示著可回收垃圾、廚余垃圾、其他垃圾、有害垃圾,引導居民自覺分類投放。
“這里是十字路口,以前就在路中間擺放幾個垃圾桶,給附近居民、商戶扔垃圾,但是臭氣熏人,污水到處流,蚊蟲又多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。”官衛群介紹,計劃在這里建設垃圾屋時,附近的商戶都有意見,認為會影響生意,但是現在,他們都很滿意,雖然與商鋪的距離比原來近了一兩米,但是環境明顯得到了改善,也不會造成二次污染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,不時有居民過來扔垃圾,都能自覺在對應的窗口投放,站在現場,也幾乎聞不到臭味。旁邊售賣冰鮮禽類的商戶對此表示很滿意:“比以前好很多,干凈又不臭。”
官衛群介紹,“下一步計劃推廣這個做法,讓社區既能垃圾不落地,也能倡導垃圾分類新風尚。”
常態化管理保持社區文明面貌
“我們社區比較特殊,可以說整個社區都屬于市場周邊環境,由于歷史原因,除了端州二路,其它的道路都可以說是背街小巷,這更加考驗社區、街道對于轄區衛生環境的整治與管理的能力了。”官衛群介紹道。
為此,黃崗街道通過落實掛點網格、定點包片制度,壓實工作責任,成立了道路修補、環境衛生、建筑外立面整治、招牌整治等專責小組,對標開展“地毯式”巡查摸查,實行點對點的整治。如今,隨意走進黃崗市場周邊的一條街巷,都能看到車輛停放有序、街面平整干凈、商鋪文明經營、基礎設施設置到位。
記者看到,位于雙東南社區核心位置的黃崗市場正在進行內部裝修,整個市場的外貌看上去十分“高大上”。“大改之后,這個市場可以說是‘五星級市場’,市場設施、環境和服務都會大幅提升,因此,周邊的環境自然也要跟得上步伐。”官衛群介紹,社區會一如既往地嚴格進行網格化巡查,發現問題及時反映、整改,“目前,社區在展現文明新面貌的同時,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。我們會繼續常態化管理巡查,讓社區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。”
西江日報記者 賴小琴 通訊員 譚迎三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